上市不到半年后太美医疗换帅

上市不到半年后太美医疗换帅

我能黑 2025-02-13 娱乐报 20 次浏览 0个评论

界面新闻记者 | 陈杨

界面新闻编辑 | 谢欣

2月11日盘后,国内生命科学SaaS(Software-as-a-Service,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)服务商太美医疗科技发布总经理变更公告。

其中,因工作重新安排,赵璐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,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及董事长,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、执行及公司海外业务发展,且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之一。同时,公司总经理一职由万韫鋆接任。

2月12日,太美医疗科技股价高开但随后回落,截止发稿报5.030港元/股,下跌0.40%,当下市值28.36亿港元。

据本次公告,万韫鋆拥有超15年的医药产业界经验。而这与赵璐的两段创业经历重合。换而言之,万韫鋆也是赵璐的老同事。

作为医药研发领域的连续创业者,赵璐辞去在药企先灵葆雅的工作后,分别于2008年、2013年创立上海捷信医药、太美医疗科技。前者此后成为国内患者招募和管理领域的头部公司,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。后者则以提供临床研究关键的SaaS产品起家。

上市不到半年后太美医疗换帅

而2009年9月至2016年2月,万韫鋆在捷信医药任业务发展副总监及监事,负责对企业销售产品。随后,她加入太美医疗科技,历任业务发展事业部副总裁、企业对企业事业部总经理、数字化服务事业部总经理、高级副总裁及首席商务官。

不过,与赵璐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和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,具备生物医药学科背景不同,万韫鋆毕业于复旦大学公关专业,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。这或意味着,公司将更加着力于日常运营、管理及商业化工作。

另外,在本次变更总经理前的4个月,太美医疗科技于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。不过上市首日,其股价破发,盘中跌幅一度近30%。而与当下相比,公司股价已较发行价跌去超六成。

实际上,太美医疗科技的上市之路也不顺利。转战港股前,2023年3月,公司科创板IPO被否,原因包括其未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、未充分披露供投资者作出评估和投资决定的重要信息等。

当时,公司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也持续走低,持续经营能力遭到质疑。在这点上,太美医疗科技还在其港股招股书中作出说明。

其提到,因为未来将减少对市场教育的投入、软件开发支出已过高峰、提供解决方案将产生规模效益,也就是此前导致亏损的历史原因不再适用或将缓解;再加上所处赛道前景、业务扩张和降本增效,公司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

具体到业务上,太美医疗科技基于医药研发协作平台TrialOS、医药及医疗器械营销数字化协作平台PharmaOS,提供云端软件(以SaaS产品为主)和数字化服务。

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,公司云端软件和数字化服务的营收比例约为4:6。后者占比从此前的57.6%持续提升至65.7%,也可见太美医疗由经典SaaS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,以增值数字化专业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。

但相较于云端软件60%-70%的毛利率水平,数字化服务的毛利率很低,这也给公司整体毛利率带来压力。不过,随着收入增长产生规模效应,该部分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12%大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24.3%。公司整体毛利率也在同期触底反弹至40.7%。

分业务线看,太美医疗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、药物警戒、医药市场营销三块。三者营收比例占比大约为80%、15%、5%。前两者毛利率较稳定,后者则增长较快,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为34.6%、61.5%、19.6%。

这其中,临床试验、营销活动业务线的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分别仅为8.3%、-5.3%。较低的原因在于部分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尚处于早期阶段,而营销活动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则为吸引客户而采取了低定价。

不过,尽管正在调整战略、降本增效,太美医疗科技营收增长有限,且仍在亏损中。

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,公司营收分别为4.66亿元、5.49亿元、5.73亿元、1.32亿元,除税后溢利分别亏损4.80亿元、4.23亿元、3.56亿元、1.18亿元。

同时,公司在港股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亏损仍将持续,原因包括继续开发新平台、更新现有解决方案、营销等。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,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6.99亿元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,本文标题:《上市不到半年后太美医疗换帅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